论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历史贡献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延安时期音乐文艺作品的历史贡献,音乐艺术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与政治宣传的主要工具:确立了“艺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政治”的革命文艺方针;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和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思想作风建设,激发了官兵的革命热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力量。

【关键词】 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历史贡献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开辟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革命的13年里(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解放区人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以及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有效巩固与改善。

音乐艺术作为中国共产党文艺与政治宣传的主要工具,在延安时期广泛开展,形成了文艺抗战的大好局面,其作品之丰富,传播范围之广泛,规模空前。作品从内容以及形式不仅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充实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确立了“艺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政治”的革命文艺方针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在延安文艺界里,由于许多文艺工作者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工农兵群众了解认识不够,只在知识分子队伍里找朋友,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和描写知识分子上面。对工农兵群众缺乏研究,不善于描写他们,有时则是为了猎奇,为了装饰自己的作品而采选一些群众中的小人物,很少考虑到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一些艺术和戏剧团体一度只演外国戏古典戏,有的剧院虽也演出反映延安日常生活的戏,但内容大多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缺陷及病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5月,由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他针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明确提出“文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政治”的文艺方针。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深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熟悉了解广大群众与人民军队的精神需求,转变立足点,根据政治需要为抗战服务,要求作品内容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英勇抗战为主线的核心思想,将文艺作为革命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同心同德与敌人作长期坚决地斗争,为革命事业服务的路线。

二、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抗日战争的爆发及全民抗战的热情,使得当时的爱国词曲作家的激情得到了彻底而饱满的释放,他们纷纷投身于群众中,感受生活,汲取营养,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后方群众抗敌热情与精神生活同样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艺术通过形式和内容反映现实生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一方面丰富群众文化,给人以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能积极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这一时期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题材上靠近人民群众,反映边区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面貌,例如,歌剧《白毛女》是流传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由老百姓口头创作的,经过了众多劳动人民的修正、充实,加工成为了一个民间故事,于1944年流传到延安,后经文艺工作者改编成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作品。因为其音乐内容感人至深,真实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在群众心里引起共鸣。

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抗战与军民生活的主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效地宣传了抗日主题思想,为进一步救国思想,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作为文艺抗战的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为边区人民开展大生产,繁荣边区经济,为部队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也做出了积极的社会贡献。

三、促进和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思想作风建设,激发了官兵的革命热情

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在军队建设上取得巨大成效,来自于我党长期重视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党的方针路线高度统一的优良传统。在军队思想作风的建设上。一方面,积极利用文艺宣传的手段对人民军队思想进行深化教育,通过音乐艺术的内容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联系群众,推进军民关系;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树立良好的形象,统一军队拥民,爱民、为民思想,提供文化源泉。另一方面,利用歌词内容宣传战略战术,传递抗战纲领,组织军民开展军民大生产,发扬军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利用音乐的形式丰富军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化军民鱼水情。可以说音乐艺术有效地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宝贵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音乐作品里找到丰富的史实资料。如《八路军军歌》取自《八路军大合唱》(公木词,郑律成作曲),这首歌曲旋律浑厚深沉,蕴含革命力量,讴歌了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人民军队的光辉业绩,歌曲的内容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激发人民军队的抗战热情,同时又积极反映我军的战略战术,为团结鼓舞战士抗战,提供精神武器;同时这首歌曲鼓舞了数以万计的革命战士,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深为军队与人民群众喜爱,广泛的流传于各个抗日根据地,成为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这首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这首歌曲被中央军委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至今仍激励着人民军队铭记历史,继续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做贡献。在延安时期,像这样的优秀作品可以说举不胜举。

四、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延安时期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从政治意义上,它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发展了中国革命的力量,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全中国的解放统一了思想战线,另一方面从文化意义上, 其作品内容涵盖了革命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延安生活的概貌,丰富了陕北民间文化,活跃了边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批民间艺人保护并传承的陕北民族民间音乐形式。

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在形式上借鉴当地音乐表演风格,在原有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创新了中国民族音乐表演形式,例如秧歌剧的创作与表演,群众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等,这些作品形式新颖,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不失艺术感染力,至今还在影响着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其革命性、艺术性、时代性在当下仍然独树一帜,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宝库里仍然是一朵绚丽的奇葩,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五、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力量

文艺的力量存在于它能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真正发挥其“轻骑兵”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艺术不能完全脱离形势,脱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艺术要为抗战,为人民服务,它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战争年代,音乐艺术作为革命武器中一个重要的零件,可以说是鼓励军民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的号角。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它详实地记录了我党我军在延安时期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一部记录我党我军发展历程的“活化石”。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过去,也能指导我们展望未来。正是由于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使文艺在抗日救亡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如今,国际局势复杂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国内外不和谐因素和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以枕戈待旦的战斗姿态迎接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其次,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为新时期音乐工作者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不断从中汲取养料,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精神风貌、扬我国威、壮我军威的优秀作品,为提高新时期人民军队战斗力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

[2] 曾刚. 山高水长-延安音乐回忆录[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1.

[3] 黎辛,靳绍彤.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4] 刘建勋. 延安文艺史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

[5]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6] 凌瑞兰. 20世纪中国音乐史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石苏平,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推荐访问:延安 时期 贡献 艺术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