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因快乐而精彩

摘 要:现从课程性质、学生心理、师生关系的角度论述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快乐教学”的必要性,然后谈谈在《百家争鸣》教学中“快乐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快乐教学”;“快乐教学”的必要性;“快乐教学”的策略

历史本来是非常生动形象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具有过去性、一度性等特点,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较远的距离,因而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陌生、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历史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师的语言表述,课堂教学,平时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学生都看得懂,特别是受中考开卷考试和分值的影响,学生不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显得单调乏味,陷入尴尬的境地,被边缘化。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快乐教学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使他们成为“乐之者”。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时,他才能把所有的心理活动指向于学习,使人的智力潜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才能使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才能达到‘废寝忘食’‘乐而忘忧’以至‘欲罢不能’的境界,才能学好所学的课程。”

一、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决定需要“快乐教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调节器,我们的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才能谈学习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乐学,成功还会远吗?

2.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快乐教学”

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短时记忆力强,好奇心重,模仿力强、表现欲强,不怕出错,但是历史知识的基础薄弱。因此学生的教育不宜孤立、僵化、静止地进行,要注意教育的趣味性,要抓住孩子好奇、喜新、求变的心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动态地进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意愿,享受课堂,从而一步步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决定“快乐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鉴于历史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师与学生平时交流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坚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快乐教学”强调创造民主的、自由的、欢乐的教学气氛,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的方法策略

接下来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课堂教学为例,进行“快乐教学”的尝试。

1.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百家争鸣”的时候,用图片和音乐导入。电影《英雄》的图片和音乐结合,图文并茂,影音俱全,巧妙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设计精炼,“这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巨变的时期,这是一个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得以挥洒和展示的时期。”承上启下,总结了上一节的内容,指出这一节将继续展现在文化领域的“英雄”,学生对接下来讲的诸子百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驱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听,为整堂课的成功做了铺垫。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当然,导入新课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好方式,可以以故事传说导入、热门话题导入、诗词谜语导入、乡土历史导入等。

2.漫画引领,增强乐趣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很难用语言表达来让学生理解、分清,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喜欢看漫画的特点,在课堂上把各家的思想精髓通过漫画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欣赏漫画的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漫画图文并茂,富有情趣,设计新颖巧妙。漫画题也是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课堂中使用漫画,与中考接轨。如在讲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时,使用了下面的漫画。

在分析漫画的时候,学生看得非常仔细,获取了许多有效的信息,发言很积极,逐步掌握了“有教无类”的含义,即不分贫富、贵贱、年龄、贤愚,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使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理解得到的,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印象十分深刻。运用漫画使教材知识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主动体验到快乐与满足,进而从乐学到会学。“快乐教学”教出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有创造性。

3.史实故事,乐而忘返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知识,都包含生动感人的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感人的形象,风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易于接受,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4.角色体验,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八年级的学生对诸子百家人物和一些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不完全理解其意思,如果简单地去让学生归纳诸子的思想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的。所以我在学生自学了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后采用了情景案例:有一个小孩因家境贫寒偷了邻居家的一只老母鸡,被邻居抓住送到衙门,如果你是县令,运用“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思想,或儒家、或法家、或道家、或墨家,谈谈你如何处理这位家境贫寒的小偷?按座位把学生分成儒家思想教育组、道家无为而治组、墨家爱心感化组、法家严格执法组四个小组,分角色模拟诸家代表,面对上面展示的情境,通过讨论,做好记录,各家(组)代表对其作出评价及处理办法,应充分体现“本学派”思想主张。课堂上学生代表的发言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有的从容不迫,有的一脸正气,有的悲天悯人。教师在代表发言时适当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体会各家主张的异同,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交际、表演才能,提高了自信心,强有力地配合了课堂教学。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以角色扮演的教法,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近历史人物,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精髓,有效地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融合到自己的理解当中。

通过角色分组,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入”历史,增强兴趣,活跃思维,相应的情感体验就应运而生,享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发现性地对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5.古为今用,升华快乐

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与现实没有太大关系,那他们怎会有兴趣?《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指出本课程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我们立足现在,把握未来的出发点。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并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学以致用,使历史课教学不在枯燥乏味。在结束本课教学的时候,我特别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使学生学有所思。所以设计一个问题古为今用、大放异彩:古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这样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可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历史不再是简单的史学知识的罗列、记忆和背诵,通过“寓理于景”可以让历史与社会课展现出应有的魅力。

6.课后作业,延续快乐

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情境性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使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课后设计了一道情境调查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次,我们班主任因公出差,由于时间较长,学校决定在班里的任课老师中聘请一位代理班主任。校长考虑在‘孔子’‘老子’和‘韩非子’三人中选一位能力突出的老师出任。为公平公正起见,校长决定在你们班进行民意调查。作为这个班的学生,你最希望谁出任?请说明理由。”作业收起后,发现学生的答案都富有个性,有独到的理解和表达。通过把人物置于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同学们身临其境、自主感受,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对真情实感的表露,不仅阐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对主要学派人物的思想主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将这些看似枯燥的理性知识很自然地在情景中得到了化解,这是一般教学活动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百家争鸣”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老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寓教于乐,兴趣盎然。只要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05.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3]走进新课程(实践篇).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12.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林正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7.

[6]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进化镇初中)

推荐访问:课堂 快乐 精彩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