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师只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教和学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激情。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情境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就成了“单边活动”。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教也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示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

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物理情景,有利于物理教和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实践物理的重要内容。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确定具体的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教师以启发式讲解入手,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思维阶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探究的目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及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后,只要教师指出书中的支持材料,就可放手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促进学习者彼此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以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

二、课堂中创设开放的情境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课堂焕发生命力的源泉。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举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学习新知。

三、实验情境创设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

2.抓住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使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

四、议论情境的创设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彼此交流。启发,会使研究的问题更深入,重点更突出,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使获得的知识更扎实。议论亦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传授上的不足,能有效地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创设议论情境,学生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扩大信息交往;可彼此启发,拓宽思路,引发灵感,有时往往在议论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通过议论激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既有难度又有梯度,恰如其分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才有味。

总之,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促进学生智能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学习、评价等,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知识素养得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新课程 角色 转换 教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