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摘 要:中职教育就是要在施教过程中,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学生会说、会问、会做的个人素质。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潜力。坚强意志,克制情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不求定业先就业”的择业观;确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形成“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的就业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不等分配,自找市场”的创业理念。

关键词:教育;引导;就业

作者简介:廖卫红,女,1968年生,大学本科,中教一级。民革党员,西昌政协委员。四川省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招生就业办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3--02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在学习期间不断地锻炼自己,以适应未来机遇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中职学生课程学习的智力水平普遍低于本科生,但不等于说中职学生可塑性不强。应该这样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具备创造性活动的特长和绝技,关键是我们教师怎样发现和培养,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善于和学生交朋友。

教师不能仅仅以授课为己任,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交朋友,比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网聊;可以布置安排一些文体活动,在放松、愉快的生活中,丢开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学生的圈子。真心地启发和关心学生,那你就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就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其特长,循循善诱,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精心呵护,在学生毕业时给予切实的就业指导,那么我们就会在榫卯对接的教育中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第二,和社会交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服务于社会。中职的学生特别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手能力,要让他们走向各行各业,切实感受工作的辛苦和荣誉。要让师傅、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座谈。谈创业的艰辛,谈维持家庭生计的艰难,谈成功的感受,谈领取工资和涨工资的心情等等。在交流、参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社会感受和认识,使学生对未来融入社会所充当的角色有一个切实的把握。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业想象力。

要让学生了解工商、税务、银行业务的相关知识;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经验。我们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有着巨大的商机和消费潜力。要让学生了解农业产品,了解植树造林,以及四季作物生产,栽培的过程 ;对工、农业产品的流通环节要有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既掌握商品知识,又增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受。

二、树立“发挥潜能”思想,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潜力,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第一、创新要敢于突破思想的藩篱,这就需要勇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题目让学生大胆回答,比如人能否不借助飞机自由飞翔;汽车没有轮子能否快速行驶。对“荒诞”的回答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要予以鼓励和赞赏。

第二、创新需要灵感。教师每学期抽出一点时间上智力游戏的课。比如趣味数学,可以摆出象棋迷局让同学们对弈。对需要灵感发挥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予以精解,启发同学们思维跳跃的火花。

第三、创新需要社会环境的默契和配合,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点滴给予行为的指点和辅导。比如,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呵斥同学互抄作业的坏习惯,其实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一种“互助”和“团结”。教师的责任是因势利导,简单的呵斥会扼杀真诚的童心。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学校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培养主要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现在教育的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一定要克服娇宠、懒惰的习惯。要增加爬山等野外生存训练,每星期要安排一、二节体力劳动课。以充分的心理和体能的准备让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

第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份敬业的精神。今后的工作岗位不一定都符合大家的兴趣,怎样将“谋生”当成自己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在授课中我们要加强“责任”的教育。要在卫生值日、作业完成情况、遵守课堂纪律等点滴小事督促其善始善终、有质量、有效率的认真完成。

职业教育在强调能力、注重技能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拓宽专业面,能够迅速迁移所学知识,适应新行业或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知识、技能、行为三者之间彼此存在着迁移现象,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知识的提高能够促进技能和行为的养成,知识的提高也能够提升能力和素质水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以分组合作、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改变了只见“学生”,不见“人”的传统教学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完整人格培养。

四、进行爱国情操意志培养 为正确就业观打好基础

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其中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国是做人的起码条件和准则,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意识和行动。江泽民同志曾这样指出:“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选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唯有爱国主义教育催发起来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我们青少年一代拥有挺直脊梁的民族豪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和拥有为祖国效力的恒远力量。这些是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动力和保证。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点。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上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制。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不求定业先就业”的择业观;确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形成“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的就业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不等分配,自找市场”的创业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爱业乐业”的守业理念。树立克服困难后方得获取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探索心灵成长》—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大中专毕业就业指导读本》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

推荐访问:浅析 树立正确 中职 引导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