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报告】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文档)

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文档)


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是我市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的一年。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结构促转型、抓需求稳增长、重改革增动力、惠民生保稳定,努力促进温州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11.4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8.5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亿元,增长18.7%。外贸进出口总额166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总额142亿美元,增长30%,进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2%。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各削减3%。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3%。耕地保有量364.5万亩(详见附件)。除进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余指标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预计完成全市工业总产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去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14%。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10亿元,推进往年337个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已开工建设224个。中光科技、光达电子、环科电子、华威电器、人本汽车轴承等一批项目投产,正泰太阳能、聚光科技、天晶能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华峰尼龙66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创力电子智能系统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展良好;慎江特种阀门等15个工业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汽摩配、电气等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制定。凯喜姆科技集团、瓯联控股集团等成功重组。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5%;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达45%。

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产增加值1280亿元。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首批3个地块(共4家金融机构)完成出让;温州银行上海、杭州分行开业,引进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台州银行等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温州股权营运中心等服务平台相继挂牌。实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41家。蓝江软件园一期、温州粮食中心市场建成,瓯海总部经济园主体工程结顶,瑞安江南物流园区开工。信息服务业发展良好,营业收入达125亿元,我市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之列。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0亿元, 1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启动创建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规划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65个,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2个,面积10.2万亩。

(二)投资增长保持平稳,消费、出口增长较快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9个,完成投资23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浙能乐清电厂二期、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灵昆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等项目建成投运;温州半岛浅滩一期围涂、丁山二期围涂、浙能乐清电厂二期、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文成56省道县城至西坑、七都岛标准堤塘、瑞安城市防洪三期、乐清乐虹平原防洪一期、温州医学院新校园等项目加快推进;灵昆北段标准堤二期、瓯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大门大桥一期工程、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瓯江过江通道)等项目开工;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段、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等预备项目前期取得进展。

消费继续高位增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居民消费能力得到提高。消费热点继续保持,旅游业稳定增长,全市共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21.5%。酒店和百货业加快发展,财富购物中心、乐清天豪酒店等开业。

国内外市场持续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7.5%、122.4%、94.9%。组织和参展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42个,共达成意向成交8.4亿美元。东盟自贸区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在马来西亚举办温州名优商品展览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58万美元。新增“温州名购”38家,新增“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资格企业363家,全市公共保税仓库面积增加到1.1万余平方米。

(三)节能减排力度加大,要素保障能力增强

环境容量支撑进一步强化。新增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10个、15个。严格落实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10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污水管网231.5公里,对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等13座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专项整治,负荷率从73.7%提高到84.2%,市区污水处理率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2%;实施工业企业燃煤锅炉脱硫工程项目13个;加大污染项目关停力度,关停造纸项目7个、水产品加工项目7个、小锅炉项目5个、小铸铁项目1个。省市严管区整治顺利推进,停批温瑞塘河流域新增无法纳管排放的涉水污染物建设项目,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鹿城轻工产业园区、平阳经济开发区、苍南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完成排污整治并通过验收。应对节能降耗严峻形势,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有序用电措施,全社会用电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开展了珊溪库区环境污染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沿海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沿海产业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围垦项目稳步推进,投资额10.3亿元,圈围2万亩,完成年度计划。完成建设用海报批9000亩,转存量用地1.2万亩,共引进项目100个,“招、拍、挂”产业用地5000亩。

土地供应支撑进一步强化。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政策处理力度加大,经营性土地出让步伐加快,市区完成46个地块1592.9亩商住办用地出让,全市共完成工业用地出让5954亩。出台实施市、区财政体制方案和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新办法。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全市举办103场人才招聘会,共接收引进各类人才26023人,执行国外智力引进项目172项,引进外国专家205人次。制定并实施《瓯江民营企业人才计划》。14家单位申报建立国家、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余家、省科技型企业60余家、省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余家;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7个,获中央财政支持经费2100万元。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全年专利授权突破1万件,其中发明400余件,增长20%。

强化资金支撑。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正泰电器主板上市;积极筹备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银项合作加强,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工程等9个项目共向国开行融资119.7亿元。

(四)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

大都市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瓯海大道西段、吴桥路拓宽改造及划龙桥延伸、龙湾新区道路网等项目建设加快;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审批,开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滨江商务区征地力度加大;龙湾中心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启动;瓯海新城新行政管理中心大楼主体结顶;瓯江北岸5镇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鳌江流域投资力度加大。

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龙港等5个强镇扩权试点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个平台。城中村及旧老小区整治和改造稳步推进,农村旧村改造和宅基地置换试点有序开展,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5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60户。“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深入实施,550个待整治村、15个乡镇连片整治和20个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瓯江干流及支流、鳌江、飞云江流域治理加快推进,平阳顺溪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全市18项在建“515”防洪工程重点实施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

(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大部制”机构改革得到推进,成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组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撤销各类城建指挥部。市级十大国资营运集团公司挂牌成立。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行业协会承接政府技术性、服务性职能转移、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22个改革试点项目取得较好进展。抢抓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推进“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试验。农房抵押贷款余额77.8亿元,试点成效走在全国前列。新增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瑞安梅屿、苍南芦浦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方案已上报审批。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6亿美元,新批境外机构54家,中方投资总额1.54亿美元,越南龙江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进展顺利,美国帝国郡商业中心、哥斯达黎加温州品牌产品展示中心启动建设,“走进非洲”活动全面启动。对台货运直航已开通,顺利完成状元岙港区第5次临时开放续批工作。内外温州人互动进一步加强,引进回乡创业大项目37个,总投资100亿元,其中25个项目已落地。空港口岸扩大开放已获国家相关部委同意,状元岙港区扩大开放已报国务院审批。

区域合作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开展商贸旅游活动。参加2010浙江—台湾经贸与文化合作交流活动,在台湾举办海峡两岸温州人互动交流会,阿里山农庄等6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四川青川援建任务全面完成,援疆工作有序推进。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项目加快推进

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市本级和鹿城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收费,全面实施就近免费免试入学。创建省一级、二级幼儿园2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1所;深化新农村新校园建设,对348所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年度任务。全市职业教育校网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规划完成。中职基地完成1100亩用地征地。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部分主体工程已投用,温大城市学院三期、市特教学校等项目进度加快。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新医改工作稳妥有效推进,三区实现市级统筹;8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骨干医院建设步伐加快,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和市五医改扩建主体工程建成投用,市儿童医院对外开诊,附一医新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市急救中心和市第六人民医院选址明确。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家。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5万份。完成麻疹疫苗强化接种43万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0.5万户。“两馆一站”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64个。成功举办首届温州读书节、首届温州民营企业文化节和第九届中国(温州)国际演出交易会。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温州体校2号楼建成,泰顺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乐清新体育中心开工,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温州体校郭溪校区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新创省级体育强镇24个。

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深入实施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全市计划生育率达84%,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5.3%,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93%,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遏制。3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

(七)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职工养老保险1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5万人、工伤保险10.7万人、失业保险6.9万人、生育保险7.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市共有80万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全面铺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合农民达495.5万人,参合率为96.7%。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开工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8.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4.4万平方米、农民工公寓1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9.3万平方米),新开工限价商品房5.7万平方米、竣工3.8万平方米,续建廉租房734套5万平方米、收购廉租房实物配租房源195套1.1万平方米。

就业工作继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共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4场,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网络招聘周活动3次,举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系列活动60场次,回温毕业生26400人,实现就业23100人,初次就业率为87.5%。

(八)深化规划衔接和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序推进

深入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集中社会多方智慧,开展了温州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建议、纲要的起草工作,构建“十二五”规划体系,开展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010年,全市计划完成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城市化滞后、投资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加快,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就业、就学、就医、出行等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持之以恒地应对和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上年,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世界经济总体上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出现反复。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宏观政策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我国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们要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加大投入力度,构筑大平台,改善大环境,建设大都市,推进大发展,为中长期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安排,建议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1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4%;耕地保有量363.6万亩。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需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努力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00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73个,年度投资350亿元,计划建成投产项目23个,开工建设项目70个,续建项目80个;预备项目50个。以空间拓展、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温州大港、轨道交通、江河治理、能源电力、生态环境、瓯江口新区、都市城建等“十大建设工程”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0亿元。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供地率、进场率、开工率、竣工率;加大转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市区全年消化“转而未供”土地量3万亩;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争取全市出让工业用地1万亩,完成工业性投资360亿元。加快经营性土地出让步伐,争取全年市区出让商住办用地2000亩以上,其中住宅用地1500亩,督促尽快开工建设,努力增加房地产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完成房地产投资550亿元。

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段、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开工建设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市域铁路客运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等项目,完成翠微大道拓宽改造及南延伸、瓯海大道西段西延伸、广化路瓯海段等道路前期,深入开展温州城市轨道交通、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段等项目前期。加大港口开发力度,抓好乐清湾港区疏港铁路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粉煤灰综合利用配套码头、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温州港深水航道、状元岙港区二期等项目前期。

推进能源、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苍南电厂建设,加快苍南核电、温州发电厂“上大压小”、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500千伏苍南电厂送出线路、温西输变电、玉环电厂二期送出工程等项目,启动220千伏老旧变电所改造工程,投产变电容量152万千伏安。实施围垦项目16项17.5万亩,年度投资8亿元(瓯飞工程促淤项目另计),圈围海涂5.3万亩,完成江南围垦等建设用海报批3万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2万亩;抓好造地项目建设,建成瑞安丁山二期、乐清胜利塘北片,完成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和用海地块回填工程,加快推进温州浅滩二期围垦等项目,开工建设洞头环岛西片围涂等项目,启动瓯飞工程前期并先行开工建设促淤项目,积极推进飞鳌工程、南岸水库等项目前期。大力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完成工程总投资15亿元,建成市区西向排洪工程等4个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推进灵昆标准堤一期、城市东片防洪一期、戍浦江河道流域综合整治等32项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确保开工永嘉县三江标准堤等工程。

强化投资保障。切实发挥城市建设、公用事业、交通建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港口、机场、现代服务业、工业、国有资产投资等十大平台投融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性扶持资金和金融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强化投资管理工作机制,落实投资率考核任务,明确责任,完善督察通报制度。继续落实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狠抓项目政策处理、前期审批实施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资投入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领域。

(二)构建大都市体系,统筹城乡发展

完善大都市区体系。积极推进以1个大都市区主中心为龙头、6个大都市区副中心为支撑、50个左右中心镇为节点的大都市区建设。

扎实推进城市功能区建设。抓好瓯江口新区开发,开工建设南口大桥、瓯江口新区总部经济园1号大楼、国宾馆一期、物流产业园等工程,完成半岛起步区主路网,建成15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启动区用房,启动谋划学校、医院等公建配套项目布局;加快推进开发区滨海片建设,滨海商业广场交付使用,开发区文体中心和三级综合医院前期。加快推进生态园建设,开工建设湿地公园北入口、旧村搬迁安置新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商务区涂田、屿田、鲍州工业区整体搬迁工作。推进龙湾中心区建设,加快核心区连接永中旧城和瑶溪南片道路、城市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瓯海新城建设,加快站前商务中心等重点区块开发进度。加快瓯江北岸开发和鳌江中下游中心城市发展。切实推进开发区状蒲片和吴桥工业区等区块“退二进三”。全力抓好各功能区的城中村改造,启动改造城中村41个。

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精心开展鹿城区藤桥镇等11个乡镇(街道)改革试点,争取完成农村住房改造3.6万户,同步推进农用地流转制度、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农村户籍制度等改革。按照“1650”总体框架,加快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启动新一轮乡镇撤扩并、撤镇设街道、撤村改居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与开发区整合提升结合起来,推进开发区区镇(街道)合一和一镇带多乡的中心镇建设。大力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启动培育建设中心村100个。引导人口加快由零星小村向中心村转移,加快山区农民向中心镇和县城转移,完成下山搬迁3000户1万人。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大都市区总体架构,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抓好空港经济区、温州金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推出第二批用地“招、拍、挂”,启动金融服务中心大楼等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投资大厦等项目前期,争取引进地方性商业银行4家;加快保险、证券、创业投资等金融业态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育A级景区;加快推动雁荡山—楠溪江旅游一体化发展,努力培育大罗山—三垟湿地、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休闲旅游版块;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雁楠公路等通景公路及一批星级宾馆建设。着力提升商贸业,积极扶持商贸业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300亿元。积极实施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加工制造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努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已引进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在外温州人营销网络优势,提升轻工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抓大、扶高”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与产出率。发挥龙头企业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品牌联合等途径,促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做好上市公司培育,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家以上。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0个森林旅游区。建成1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以上。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到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全面建成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浙江省列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为契机,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发展港口海运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和探索洞头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区试点。

积极做好招商选资,引进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大企业,到位内资35亿元以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新增专利授权11000项以上,新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类创新载体6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强化人才保障,对接中央和省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引进一批我市转型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海外人才;以“瓯江民营企业人才计划”为抓手,吸引和集聚一批善于组织科研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发明成果的科技领军人才;着眼科研院校研发人才,培养一批能够服务经济产业转型和能够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四)加大改革攻坚和开放力度,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深化建设管理体制、国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社会发展体制、村镇管理体制、城乡统筹体制、行政体制、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制度等“十大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转型发展。理顺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着力提高政府效率;引导十大国资公司开展企业债券发行、信托、上市等前期研究和准备;积极探索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多元化的建设模式,推广委托代建制。继续开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扩大民间投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试点项目。

促进对外开放。全年计划进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出口总额157亿美元、进口总额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努力开拓中南美、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出口,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继续加大“走出去”步伐,支持越南龙江工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运作。制定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做好温州国家设计中心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强口岸建设,继续推进状元岙港区、温州机场、乐清湾港区口岸开放工作,争取开通台客运直航;充分利用保税政策,积极打造华东高档消费品进口集散基地。

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在商贸、旅游、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对接海西区,加强与福建省在交通网络、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对接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作联系机制,继续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合作项目。完成援疆等年度工作任务。

(五)全面推进六城联创,大力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联动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六城联创”活动,全力打好园林绿化、“城中村”改造、污染物排放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四大战役”,进一步深化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拆违治乱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四大整治”。大力度推进公园和绿地建设,完成杨府山公园等7个市级公园绿化工程、100个街头绿地以及南塘街风貌区等3条滨江带状公园绿地建设,对车站大道等5条主要道路和12个居民小区实施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市区新增绿地282公顷。加强文化“三体系一名城”建设,深化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启动建设市文化艺术大楼,建成市书画院,加快县(市、区)“两馆一站”建设,建成泰顺文化中心、洞头图书馆,开工建设乐清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苍南文化馆和博物馆、平阳“三馆一中心”。强化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启动温州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在广告制作、形象策划和工艺设计方面进行突破提升。

深化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新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10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1个。继续强化节能工作,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及节能技术产品扶持力度,推广应用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淘汰制革、钢铁、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森林碳汇等减碳项目,加快温州天然气输配项目前期,为能源置换奠定扎实基础。继续强化减排工作,全力抓好温瑞塘河工业污染源防治,加快推进塘河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河面保洁、拆违清淤等工作;全力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珊溪水库等水源地保护,严控畜禽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深入开展合成革、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电镀、不锈钢拉管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建成永嘉上塘、鹿城轻工园区、瓯海泽雅、仙岩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启动龙湾东片污水处理厂二期、梧田污水厂配套管网项目,确保市区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县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完成杨府山大型垃圾流转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天长岭垃圾填埋场、开发区污泥综合利用热电项目一期等项目,推进龙湾垃圾填埋场项目前期,确保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不低于95%,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

(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高标准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15所。深入实施新农村新校园工程,改造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大力推进校安工程,确保完成三年规划的省定目标及年度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职业教育校网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加快重点专业建设,推进中职教育基地和重点职校建设。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支持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科研能力;引入国内外名校,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抓好温州体育类、外国语类高校前期筹建工作,支持浙江工贸学院申办本科工贸类高校。抓好温州八中瑶溪校区、温州三十一中、温州三十二中等项目建设和温州二中高中部扩建。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继续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全市范围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建成市二医门诊楼、基本建成温医附一医新院区,加快市妇幼保健大楼建设,开工建设附二医龙湾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市急救中心、市三医娄桥院区、市民康医院;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标准化创建;完成乡镇卫生院新建和维修改造30家。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工建设奥林匹克体育场、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抓紧启动奥林匹克体育馆、游泳馆前期。新创省级体育强镇15个。努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品牌赛事、健身休闲等产业发展。

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全市计划生育率达84%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较前三年平均有所下降;完成2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对1000户困难女儿户家庭进行就学资助、困难救助和项目扶持。

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围绕全民社保、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教育优先、文体发展、帮扶脱贫、公共安全、社会关爱、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市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5万人、医疗保险8万人、工伤保险8万人、失业保险3.5万人、生育保险5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参保人数180万人;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60%以上。加快推进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确保初次就业率达85%,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1200人以上,安排毕业生就业见习1500人以上,举办4—6场次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全市充分就业行政村达到50%、充分就业社区达到90%以上。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瑶溪、娄桥经济适用房、市区拆迁安置房和各地人才公寓建设,市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申购1500套,全市完成农民工宿舍建设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万平方米。市区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500户以上、实物配租200户以上;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确保交钥匙2000户、可认购2000户。启动建设涵盖社保、民政、公安等政府公共管理,交通、水、电、煤、气等缴费,医疗、超市、商场等金融支付于一体的市民卡工程。

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平安温州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十分光荣,我们要在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扎实工作、继往开来,勇攀高峰,确保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任务的完成,努力开创“十二五”发展新篇章。

 

推荐访问:国民经济 温州市 报告 【发改报告】温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